军营往事之二《初上训练场 》
近日整理照片资料时,一幅摄于十几年前的黑白军事摄影作品《初上训练场》令我感慨万般。这幅照片并没有获得多大的奖项,仅刊登在《摄影世界》1998年第11期,获年赛二等奖和亚洲风采华人摄影比赛三等奖。但就是这样一幅普通的作品,却引起我却许多回忆。
三十年前,我也是一个兵,养猪、种地、做饭、施工、挖山洞,什么脏活都干了,什么苦也吃了,唯独没有正正规规地上过训练场,不能不说是我军旅生涯中的一大憾事。军中有句俗语:班长是军中之母,这话一点不假。当新兵时,老班长的一举一动,甚至为了争夺连队小小的卫生流动红旗,不惜每天让我们早起一小时去整理内务的做法,都深深地影响着我,令我至今难忘。后来,我渐渐地感到,正是当年连队艰苦生活的磨练,才使我坚定信心,走在风风雨雨的人生路上。
拍摄这张照片的那天,我去基层团队采访结束,准备返回太原63军军部,坐在操场边上等汽车。部队正在进行器械训练,战士们一遍遍反复练习,这个鼓起双腮,憨态可掬的新战士吸引了我,我拿出相机,坐在木马对面,悄悄地拍起来。以往新兵题材的照片见的很多,但大多是千篇一律地诸如过节包饺子、训练走队列、生日吹蜡烛等等。我当时想,在拍摄这幅作品中,首先应该抓住的是这位战士认真训练的神态。起初,我采用竖画幅,只拍他的特写,拍了几张后,我发现,所有的战士跳完木马后,要么得意地看一眼班长,要么低着头从他身边溜过去。
我面对此时此景,一下子想起当年我当新兵时,在施工中装卸石块、砖头,或推一大车水泥灰浆,常常借擦汗的机会偷偷瞟一眼班长的情景。我倒不是为了受表扬,只是为了不让班长生气。说来惭愧,我那时太瘦了,太没有力气,在干活上总是拉班里的后腿。每次分配任务,没有人愿意和我去结对装车卸车,去割同一块稻田,我总是和南京来的一位叫宋海鹰的小个子兵搭帮干活儿。我俩特要强,虽然我们活儿干得慢,干活儿的形象和姿势也很滑稽,但我们态度极其端正,汗流得比别人多,伤筋动骨砸破手脚的时候也比别人多。我们每天青筋怒暴,汗流浃背,不声不响地埋头苦干,把班长感动得由起初阴沉着脸,转变为每天都来帮我们干活儿,那时,我们班确实处处夺第一,我心中也充满自豪感。
那天这位负责训练的班长是军校毕业的学员,也很严厉,但他看到我拍照片后,变得拘谨起来,指导时喊叫的气势也小了,而战士们认真训练及对班长敬畏的神态,仍在不知不觉中自然流露。看到他们,想起当年的我,我便改用横画幅,将班长和跳木马的战士一起装入画面。在那战士又鼓起双腮,赴汤蹈火般豁出一切地紧闭双眼跳跃木马,而另一个摔倒在地刚刚爬起来的战士偷看班长的脸色时,我按下了快门。
时过境迁,到现在,我仍感觉这幅照片较为准确地反映了此时此景中新战士的心态。这也是我军事摄影生涯中的一段难忘往事。
发布于2009.3.4(精英博客)